《中公版·2020輔警招聘考試輔導用書: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開篇設置“綜合分析”板塊,對輔警招聘考試真題進行了細致剖析,讓考生明確考查的重難點,以便進行高效備考。
全書涵蓋輔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試考查的數量關系、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五大題型。針對重點考點,本書分為數字推理、數學運算、言語理解與表達(選詞填空、語句表達、閱讀理解)、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邏輯判斷、類比推理、事件排序、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共10章。在每一章中,對各個考點進行細致講解,同時輔以例題和真題,以圖表等多種形式,展現題目的作答過程。使考生更易理解和記憶知識點,同時能夠學以致用。
2020輔警招聘考試輔導用書: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第一節等差數列及其變式(2)
第二節等比數列及其變式(4)
第三節和數列及其變式(6)
第四節積數列及其變式(8)
第五節多次方數列及其變式(10)
第六節分式數列(13)
第七節組合數列(16)
第八節圖形形式數字推理(18)
第九節數字推理分析方法(21)
第一節基礎核心知識(26)
第二節計算問題(30)
第三節行程問題(33)
第四節排列組合與概率問題(36)
第五節數學原理問題(40)
第六節其他應用類問題(44)
第七節日常生活類問題(47)
第八節公式類問題(50)
第九節數學運算速解技巧(54)
第一節選詞填空(58)
詞義辨析(58)
語法與語用(63)
成語辨析(68)
第二節語句表達(75)
語句連貫(75)
病句辨析(79)
修辭運用(82)
第三節閱讀理解(86)
主旨觀點題(86)
細節判斷題(90)
推斷下文題(95)
詞句理解題(98)
寓意理解題(100)
標題添加題(102)
文章閱讀(106)
第一節數量型圖形推理(110)
第二節特征型圖形推理(116)
第三節位置型圖形推理(120)
第四節組合型圖形推理(122)
第五節空間型圖形推理(125)
第一節定義判斷基礎知識(130)
第二節單定義判斷(135)
第三節多定義判斷(138)
第一節必然性推理(142)
直言命題(142)
復言命題(148)
第二節可能性推理(155)
削弱型題目(156)
加強型題目(160)
前提型題目(164)
評價型題目(166)
解釋型題目(170)
結論型題目(172)
第三節智力推理(175)
第一節類比推理基礎知識(182)
第二節傳統型類比推理(189)
第三節對當型類比推理(191)
第一節事件排序解題基礎(194)
第二節事件排序解題全攻略(195)
第三節事件排序實戰技巧(197)
第一節四大核心概念(200)
核心概念一增長(200)
核心概念二比重(206)
核心概念三倍數與翻番(209)
核心概念四平均數(212)
第二節三大實戰技巧(215)
實戰技巧一零計算技巧(215)
實戰技巧二直算技巧(219)
實戰技巧三估算技巧(221)
第一節政治(226)
第二節經濟(234)
第三節法律(240)
第四節科技與生活(252)
第五節人文與歷史(258)
第六節管理(267)
第七節公文(272)
第八節國情與地理(277)
第九節公民道德建設(281)
2020輔警招聘考試輔導用書:公共基礎知識
第一篇綜合基礎知識
《中公版·2020輔警招聘考試輔導用書: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嚴格依據輔警招聘考試考情設置,適用于全國各省市輔警招聘考試,同時也適用于公安文職、協警、協管、法檢書記員的招考。
本書精心提煉考點,幫您聚焦復習重心;科學組織知識框架,助您建立明確的知識體系;深入結合精彩的典型例題,助你突破思維瓶頸、零距離體驗考場。讓你真正一書在手,輕松備考。
第一節 等差數列及其變式
等差數列及其變式的相關介紹如下:
(1)基本等差數列: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該數列就叫作等差數列。而一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數列是等差數列的稱為二級等差數列,相應的,兩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數列是等差數列的稱為三級等差數列。
(2)等差數列變式:作差(或持續作差)得到其他基本數列或其變式,是最常考查的等差數列變式規律。
0, 2, 8, 18, ( )
A.24 B.32
C.36 D.52
解析:此題答案為B。從數項特征角度分析,首項是0,說明不能作商,運算關系也不太可能是乘除。因此考慮作差,發現是二級等差數列。后一項與前一項的差為等差數列2,6,10,(14),答案為18+14=(32)。
5, 12, 21, 34, 53, 80, ( )
A.121 B.115
C.119 D.117
解析:此題答案為D。從數列整體特征角度分析,題干給出了6項,比一般的數字推理多一項,且遞增趨勢較為平穩。而53是一個質數,排除了作商求解。數項多、遞增平穩、不宜作商這三點提示我們可能需要連續作差。
5 12 21 34 53 80 (117)
作差
7 9 13 19 27 (37)
作差
2 4 6 8 (10) 公差為2的等差數列
6, 8, 11, 16, ( ), 34
A.19 B.21 C.23 D.27
解析:此題答案為C。11作為一個質數不適合做其他運算,只能選擇作差。
6 8 11 16 (23) 34
作差
2 3 5 (7) (11) 連續質數
39, 62, 91, 126, 149, 178, ( )
A.205 B.213
C.221 D.226
解析:此題答案為B。每個數字不具備明顯特征,尤其是91,其只能被分解為13×7。在數項特征不是很明顯,遞增趨勢平穩的情況下優先考慮作差求解。
39 62 91 126 149 178 (213)
作差
23 29 35 23 29 (35) 循環數列
52, -56, -92, -104, ( )
A.-100 B.-107
C.-108 D.-112
解析:此題答案為C。這是一個遞減的數列,由于首項是正數其余項為負數,優先考慮作差驗證規律。
52 -56 -92 -104 (-108)
作差
-108 -36 -12 (-4) 公比為的等比數列
102, 96, 108, 84, 132, ( )
A.36 B.64
C.70 D.72
解析:此題答案為A。觀察數列的整體變化,為增減交替,優先考慮作差。
102 96 108 84 132 (36)
作差
-6 12 -24 48 (-96) 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
等差數列數項特征不明顯,一般由有理數組成,與其他基本數列相比,其遞增趨勢比較平穩。
當原數列對規律隱藏較深,無論是數項特征、運算關系還是結構特征都不會很明顯時,需要作差才能發現規律。因此在思路不明朗時要堅持作差,把作差看成解決數字推理的第一思維。
第二節 等比數列及其變式
等比數列及其變式的相關介紹如下:
(1)基本等比數列: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前面一項的比等于同一個非零常數,那么,該數列就叫作等比數列。若通過一次作商得到等比數列,則稱原數列為二級等比數列;通過兩次作商得到等比數列,則稱原數列為三級等比數列。
(2)等比數列變式:若通過一次作商得到其他基本數列,則稱原數列為二級等比數列變式。
前一項的倍數+常數(基本數列)=后一項,這樣的數列規律也稱為等比數列變式。
, ( ), , 3, 3, 9
A. B.
C.1 D.
解析:此題答案為C。由于數列多項是無理數,所以不可能通過作差尋求規律。很容易看出這是一個公比為的等比數列,×=(1)。
1.5, 1.5, 3, 12, 96, ( )
A.960 B.1536
C.1436 D.1556
解析:此題答案為B。觀察相鄰數項間的規律,有倍數關系,作商后發現是一個二級等比數列。
1.5 1.5 3 12 96 (1536)
作商
1 2 4 8 (16) 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
1, 1, 2, 6, 24, ( )
A.48 B.96
C.120 D.144
解析:此題答案為C。數列遞增趨勢明顯,且相鄰項之間存在明顯的倍數關系,考慮作商。后一項除以前一項得到自然數列1,2,3,4,(5),所以答案為24×5=(120)。
4, 4, 16, 144, ( )
A.162 B.2304
C.242 D.512
解析:此題答案為B。相鄰兩項的商依次為12,22,32,(42)。144×16=(2304)。
本題也可從多次方數出發尋找規律,各項改寫為22,22,42,122,底數為二級等比數列變式(規律如下),故所求為482=(2304)。
2 2 4 12 (48)
作商
1 2 3 (4) 自然數列
5, 16, 50, 153, ( )
A.256 B.369
C.454 D.463
解析:此題答案為D。后項約是前項的3倍,從這一點尋找遞推規律,發現:16=5×3+1,50=16×3+2,153=50×3+3,(463)=153×3+4。
等比數列及其變式由于是通過作商尋求規律的,因此對數項限制較多,數項往往具有很好的整除性,且相鄰項之間的變化存在一個有規律的比例關系。這就要求考生對兩數之間的倍比關系有足夠的敏感度。
由于數項之間存在倍數關系,因此數列整體遞增(減)趨勢明顯,有時還會出現先增后減的情況。
第三節 和數列及其變式
和數列及其變式的相關介紹如下:
(1)基本和數列:數列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等于它前面兩項之和,當確定數列前兩項對應的數值時,數列所有項都可確定。如:1,2,3,5,8,13,…
(2)和數列變式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作和后得到基本數列。
二是存在加法運算的遞推規律數列,如:(第一項+第二項)×常數(基本數列)=第三項;第一項+第二項+常數(基本數列)=第三項;第一項×常數+第二項×常數=第三項。
11, 22, 33, 55, ( )
A.77 B.66 C.88 D.99
解析:此題答案為C。兩項和數列,11+22=33,22+33=55,33+55=(88)。
82, 98, 102, 118, 62, 138, ( )
A.68 B.76 C.78 D.82
解析:此題答案為D。題干數字較大,且62與整體遞增趨勢不符,故可排除等差數列變式或等比數列變式的可能。題干數字的個位數字2、8交替出現,二者之和為10,這提示我們考慮數列相鄰兩項之和。
82 98 102 118 62 138 (82)
作和
180 200 220 180 200 (220) 循環數列
1, 2, 3, 4, 7, 6, ( )
A.11 B.8 C.5 D.4
解析:此題答案為A。題干數字相差太小,且6與整體遞增趨勢不符,故可排除作差。數列各項并不具備多次方數列特征,且也不能作商,因此考慮作和。
1 2 3 4 7 6 (11)
作和
3 5 7 11 13 (17) 連續質數
和數列及其變式主要的數項特征如下:
(1)和數列的數字往往較小,根據前三項(或前四項)很容易辨別出來,接下來對其加以驗證即可。
(2)和數列或其變式的數列整體趨勢并不明朗,并非單調的遞增或遞減,會出現增減雜亂的情況。
(3)和數列及其變式以遞推規律為主,強調幾項之間的運算規律。其推理過程基本上是對運算規律進行驗證。
第四節 積數列及其變式
積數列及其變式的相關介紹如下:
(1)基本積數列:通過對數列數字作積得到后項的數列被稱為積數列。
(2)積數列變式是原數列相鄰項作積之后經過簡單變化得到后面項的數列。
積數列變式主要包括以下兩種形式:
①兩項積+常數(基本數列)=第三項。
②兩項積構成基本數列。
1, 2, 2, 4, ( ), 32
A.4 B.6
C.8 D.16
解析:此題答案為C。本題為兩項積數列,前兩項乘積等于后一項,所以答案為8。
1, 3, 3, 9, ( ), 243
A.12 B.27
C.124 D.169
解析:此題答案為B。前兩項相乘得到第三項,所以答案為3×9=(27)。
3, 7, 16, 107, ( )
A.1704 B.1072
C.1707 D.1068
解析:此題答案為C。選項數值均很大,則數列遞增趨勢明顯,因此考慮乘法為轉化規律。由16到107可能是16×7-5,也可能是16×6+11。再考慮由7到16為3×7-5=16。故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等于前兩項的乘積減去5,下一項為16×107-5=(1707)。
2, 2, 3, 4, 9, 32, ( )
A.129 B.215
C.257 D.283
解析:此題答案為D。選項數值較大,考慮遞推規律。9到32大概是4倍關系,4到9則只有2倍左右關系,因此前項并非乘以一個常數得到后項,判斷是積數列變式。前兩項之積減自然數列得到第三項。
2×2-1=3,2×3-2=4,3×4-3=9,4×9-4=32,9×32-5=(283)。
3, 4, 6, 12, 36, ( )
A.8 B.72
C.108 D.216
解析:此題答案為D。作差或作商都不能很好解決問題,考慮到三項間有很好的倍數關系,嘗試作積。前兩項相乘除以2得到第三項。
1, 7, 7, 9, 3, ( )
A.7 B.11
C.6 D.1
解析:此題答案為A。數項不具備很好的整除性,前三項很符合積數列的特征,真正作積來看又沒有相應的規律。這時需要發散思維,規律是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等于它前兩項乘積的個位數。
積數列及其變式由于是通過作積尋求規律的,數列遞增(減)趨勢明顯,且至少涉及三項,因此對數項間關系的觀察角度要求更廣。積數列及其變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799號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新出發京批字第直080145號